囤积劳动力——由于害怕以后无法招回而保留员工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

西雅图的亚马逊园区。该公司最近宣布裁员14,000名企业员工。DAVID RYDER/彭博新闻社


美国企业已经结束了停止解雇员工的政策

疫情过后,各公司多年来争先恐后地重建劳动力,并从中吸取了一个简单的教训:留住你现有的员工,因为一旦失去他们,你将很难再找回来。

然而,近几个月来,就业市场有所疲软,这标志着公司开始精简员工队伍的环境更加安全。许多公司纷纷采取行动,包括亚马逊、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塔吉特和Meta Platforms,它们在最近几周宣布了数万人的裁员计划。

这种转变可能会对美国工人产生重大影响。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企业越来越不愿招聘新员工,尤其是由于近期关税走向的不确定性,使得提前规划变得更加困难。但他们也不愿裁减现有员工,经济学家将此称为“劳动力囤积”。

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低招聘、低解雇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应届毕业生和其他试图进入就业市场的人都在挣扎,但已经就业的工人基本上受到了保护。

RSM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鲁苏拉斯表示,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有点像20世纪90年代,当时许多大公司专注于裁减他们认为不再需要的员工。

他回忆说:“那时,我们过去会奖励那些裁员的公司。”

公司越来越放心地进行裁员,可能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包括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态度,但归根结底都与盈利有关。劳动力是主要成本,削减劳动力是提高利润率的一种方式。关税也可能加剧了这种紧迫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权衡是否以及如何将为商品支付的更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公司而言。

一些公司在疫情过后为了满足激增的需求而增加了员工人数,现在可能觉得自己人浮于事。亚马逊在 2019 年底拥有约 80 万名员工,到去年年底约为 150 万名。

在最近一份向员工解释塔吉特公司计划裁减 1800 个公司职位的备忘录中,即将上任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费德尔克表示:“太多的层级和重叠的工作拖慢了决策速度,使得创意更难实现。”

投资者似乎也欢迎裁员,这可能也有帮助。塔吉特公司宣布裁员当天,其股价小幅上涨。亚马逊周二宣布将裁员 14000 人,并且还会有更多裁员,其股价上涨了 1%。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周二公布财报时披露,已经裁减了 48000 个管理和运营职位,但华尔街的关注点在于其强劲的业绩,其股价上涨了 8%。

现在的环境也与疫情后经济开始复苏时的情况不同,当时重新雇用员工非常困难。那时候,工人们基本上可以在相互竞争的offer中挑选。

失业率在 2023 年 4 月降至几十年来的低点 3.4%,到 8 月份为 4.3%。许多美国人都在假设就业前景会变得更糟:密歇根大学在 10 月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4%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预计未来 12 个月的失业率会上升,而 2024 年 10 月份这一比例为 32%。

UPS 最近裁减了数万个管理和运营岗位。图片来源: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 NEWS

对更广泛经济体的一个风险是:在就业增长已经很低的环境下,任何裁员的增加都可能导致经济开始失去就业岗位。在8月份——政府停摆导致劳工部经济数据发布延迟前的最后一个有数据的月份——美国仅仅新增了2.2万个就业岗位。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杰德·科尔科表示,最近一连串的裁员公告是否预示着就业市场将会出现下滑尚不清楚。他说,虽然那些裁员数字引人注目,但它们不一定能反映出超过1.7亿人口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的情况。

科尔科说:“你需要看到全局,而全局信息来自那些在政府停摆期间没有发布的数据。”

对于公司而言,对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更多工作的可能性抱有的热情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联储最新的褐皮书(汇集了来自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轶事)报告称,越来越多的雇主正在通过裁员和自然减员来减少员工数量,“联络人表示,原因是需求疲软、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增加。”

虽然有证据表明人工智能正在削减某些工作岗位的需求,例如软件开发,但科尔科指出,要辨别出人工智能在多大程度上更广泛地自动化取代工作岗位是很难的。

但即使他们尚未能广泛实施人工智能,相信他们将来会这样做,也可能会增加一些雇主放弃劳动力囤积的意愿。包括沃尔玛、福特汽车、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在内的公司都表示,他们预计人工智能将使他们能够裁减工作岗位。

“劳动力囤积在高薪岗位上尤其明显,因为这些岗位的员工更难找到,因此失去的成本更高,”他说。“这些往往是科技行业和其他专业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可能受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有所重叠。”

原文链接: https://www.wsj.com/economy/jobs/layoffs-labor-market-92a069c6?mod=economy_lead_story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